□冯海宁
两条新闻与“大数据杀熟”有关。北京市消协1日宣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观察效果称,有八成多(86.91%)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履历,网络购物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另一条新闻是,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治理划定》,阻止“大数据杀熟”。(3月1日)
北京消协2019年主观问卷观察显示,88.32%的被观察者以为大数据“杀熟”征象普遍或很普遍。今天,仍有跨越八成的受访者以为大数据“杀熟”征象异常普遍或普遍。2019年,五成被观察者示意曾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现在这个数字酿成了八成多。前者印证大数据“杀熟”很普遍,后者反映亲历者在增添。
针对大数据“杀熟”,近年来制度层面延续“脱手”,好比,2019年实行的《电子商务法》,2020年文旅部宣布的《在线旅游谋划服务治理暂行划定》,都有相关约束性条款。去年施行的《小我私人信息珍爱法》,宣布的反垄断指南,以及市场羁系总局宣布的两部规章制度征求意见稿,都明确对大数据“杀熟”说不。
但从最新观察效果看,大数据“杀熟”并未“收手”。究其缘故原由,不外乎三点:其一,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可以赚钱,受利益驱使不能自拔。其二,由于大数据“杀熟”存在庞大性和隐藏性,受害者维权举证对照难。其三,到现在还没有涉及大数据“杀熟”的行政处罚案例,违规平台存在幸运心理。
广州:超三成五老人常用“手机支付”
换言之,虽然治理大数据“杀熟”的制度系统不停健全,但还没有真正“亮剑”。缘故原由是,查处违法案例需要相关线索,但观察显示,虽然近九成受访者以为大数据“杀熟”会侵略消费者权益,但真正提议维权的却不多。当受害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就不会为羁系部门提供线索,这自然影响到执法“亮剑”。
而且,现有制度的处罚条款还不完善。好比,《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治理划定》第二十一条划定,阻止行使算法在生意价钱等生意条件上执行不合理的差异待遇等违法行为。违反第二十一条的,根据有关执法、行政律例和部门规章的划定予以处置。由于该罚则存在模糊性,某些执法部门难免感应疑心。
另外,去年七八月份市场羁系总局宣布《价钱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划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和《阻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划定(公然征求意见稿)》后,至今尚未正式出台,那么这两部划定中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处罚条款自然无法施展作用。至于为何不依据《电子商务法》《小我私人信息珍爱法》处罚,值得探讨。
笔者以为,近年来反平台垄断给民众和市场注入了信心,下一步应该把大数据“杀熟”列为治理重点。由于大数据“杀熟”征象很普遍,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危害面极大。只有立案查处一批典型案例,才气让违规者有痛感,并发生杀一儆百效应。这既需要举报者提供线索,也需要各地相关羁系部门敢于“亮剑”。
实在,北京消协的观察效果,也是一封“举报信”,既反映出大数据“杀熟”很普遍,也提供了治理重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等消费领域,还枚举了个体网络平台,如飞猪旅行app上的新、老用户账号显示价钱差异,享受优惠也差异;饿了么平台上的新、老用户也存在价钱差异。
若是以这次观察效果为线索举行立案查处,信托会发生显著治理效应。
【编辑:蒋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