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双语路标日渐减少 见证纽约曼哈顿华埠兴衰

  3月15日电 据美国《天下日报》报道,美国纽约曼哈顿华埠作为华裔住民在纽约市最早的聚居社区,华裔元素随处可见,包罗设有汉字标识的路标,在全市独树一帜。只管近年来纽约市亚裔人口不停增添,但华埠却在履历人口流失,再加上社区面临诸多严重问题,没有人注重到华埠的中英双语路标已经愈来愈少。凭证纽约时报统计,市府在1985年下令制作的至少155个双语路标中,只剩下101个。华埠社区人士13日示意,未来设计再次向市府提议,保留双语路标。

  纽约时报报道,华埠的第一其中文街名来自开办纽约第一家中文报纸“美华新报”的王清福,他将报社所在地址译作“咀啉街”,就是现在的“柏路”。

  到1965年“移民法案”通过,许多新移民英文不佳,对中文路标的需求大增。为辅助不懂英文的新移民熟悉社区,市府从1960年最先在华埠设置中英双语路牌。美国华商会1969年曾向市运输署请求,为华埠制作双语路标,利便新移民的生涯。

  随着华埠的新移民进一步增添。1984年,时任纽约中华公所主席的李立波致电在市都市设计局事情的郑向元,讨论增添双语路标一事,并由中华公所、中华总商会向交通局提交意见书;交通局那时对中文路标的使用局限举行了研究,但该项目数据已经遗失。

  于是,市府在1985年下令制作至少155个双语路标,那时整个华人社区与市府携手睁开了大规模翻译事情;但在若何翻译街名方面又泛起了争议,由于差异区域的中文方言天差地别;由于那时华埠大多数移民来自广东台山和广州区域,最终定下的中文街名基本反映了台山话和广东话的发音。

吉林省备春耕工作稳步推进

3月15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第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疫情严峻,吉林省备春耕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备春耕。截至3月14日全省备春耕生产资金已筹集80.3%,种子到户到位率73.8%,化肥到户到位率50.7%,农药到户到位率24.4%,当前备耕总体进度比上年同期略慢,但快于常年的同期。

  汉字路牌见证了华埠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华埠的衰落。凭证2020年人口普查,只管亚裔是纽约市人口增进最快的社区,但现在新移民主要选择定居在皇后区法拉盛和布鲁克林8大道,华埠成为纽约所有社区中亚裔住民外流最严重的社区。

  “911”事宜让华埠小商业受伤惨重,随后房市泡沫和外商投资则推高了租金,让华埠泛起贵族化的困扰。新冠肺炎疫情更对华埠造成重大袭击,不光疫情导致百业萧条,针对亚裔的愤恨和暴力事宜层出不穷,社区生涯在不安之中;同时,社会矛盾造成华埠近年来示威流动不停,例如否决市府在华埠新建社区牢狱、否决新建游民所等。

  在这些靠山下,中英双语路标的消逝没人注重。现在,相比岑岭时期的155个双语路标,华埠现在仅存101个双语路标;市交通局副新闻秘书莫拉莱斯示意,联邦运输部的“蹊径交通治理标志统一守则”并不要求设立双语路标,若是双语路标被损坏,修复时将只被替换为英文路标。

  曾两度担任中华公所主席、现中华总商会声誉董事长于金山示意,华埠的双语路标见证着一段主要的历史,也是昔时华埠社区团结起劲的效果,对华埠异常主要,值得所有华人珍视;“现在交通局将一些双语招牌换掉,我们感应很惋惜,稀奇是在当下华埠人口流失的情形下,我们更应该延续这个优良传统。”

  于金山说,“希望交通局能够继续制作中英双语路标,中华总商会未来也设计和中华公所继续商议,争取再次向市交通局、都市设计局提议,继续制作双语路标。”

  昔时协助社区联系市交通局设立双语路牌、曾在市都市设计局担任工程师37年的郑向元13日也示意,华埠双语路标应该保留,他也将继续尽可能辅助社区联系市府。

  郑向元说,“这是华埠的特色,若是无法保留很惋惜;然则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市交通局是否保留有已故谭炳忠先生昔时手书中文路牌的数据,若是数据没有保留,社区可能需要另请书法家撰写;另外,由于现在新移民较多,许多街的译名可能有争议,需要社区一起协商;但不管最终译名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保留双语路牌的传统和特色。”(和钊宇)

【编辑:张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