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崇信:发展牛产业壮大“牛经济”

宁夏启动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工作

3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今年宁夏被列为全国第四批3个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省(区)之一,目前已在全区选定首批10株古树名木,制定“一树一策”,发挥古树名木资源的独特价值

“哞……哞……”在崇信县黄花乡马寨子村沿崖而建的窑洞前,一头头体格健壮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饲草。

近年来,崇信县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富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面推行链长制,以“产业+”模式推进牛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盘活资源“发牛财”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通风干燥的优势,牛活动地方大,不易生病。”养殖户梁根虎今年养了8头牛,“年底1头大牛3头牛犊,最少能卖2.5万元。”

崇信县充分利用废弃窑洞,先后在锦屏镇平头沟村、黄寨镇甘庄村、黄花乡马寨子村、木林乡沟老村等地建成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窑洞1321孔,养牛5000多头,将昔日的废旧窑洞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废旧窑洞改造成牛舍,不仅改建成本低、工期短,还节约土地资源。”崇信县黄花乡乡长梁志峰介绍,“去年以来,我们累计改造废旧窑洞356孔,养殖红牛1250头,配套修建了堆粪场、草料场、消毒室、防疫室等设施,同时制定了窑洞养牛技术规范,在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生产。”

废旧窑洞得到再利用,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和气味得到有效处理,乡村环境也越来越好。

集群发展“兴牛业”

首都滨水空间将提升“魅力值”

市规自委近日印发《北京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提出本市河道建设理念和规划设计策略,推动实现“体现大国首都特色的安全开放之河、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生态健康之河、传承古都历史文脉的文化魅力之河、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宜居活力之河和展现现代城市文明的智慧创新之河”五大目标

走进崇信县柏树镇党洼村富通养殖公司,总经理路全龙和技术人员正在牛棚查看、探讨红牛养殖情况。

“我们建场6年,现在牛存栏量达到500多头,每年出栏300头左右,带动长期务工13人,牛场每年收益100多万元。”作为产业致富带头人,路全龙以合作入股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牛产业。

“在养牛路上,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给予了我很大帮助,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路全龙说。

从鼓励养牛到提供技术支持再到保障销路,为提高养牛收益,崇信县全面推广“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了富通、永胜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牛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63个,发展10头以上养牛户2000多户,走出了一条“大手牵小手”的发展路子。

做优链条“铺牛路”

“没想到活牛也可以抵押贷款,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就不愁没钱了!”近日,崇信县锦屏镇养殖户朱明军乐开了花,他刚刚获得了一笔3年期300万元的“红牛贷”,解决了购买基础母牛资金短缺问题。

崇信县在扩大红牛养殖规模的同时,持续加大红牛产业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从产犊补母、基础设施配套、窑洞改造、饲草种植加工等方面重点扶持,对规模养殖场(区)按照存栏数量进行分类奖补,推出了“红牛活体抵押贷”“红牛超市”等模式,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特色产业工程贷”等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扶持贷款1.5亿元,进一步激发牛产业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崇信县紧紧围绕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目标定位,聚力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全链条发展农旅融合、饲草种植、粪污处理、屠宰加工、特色餐饮等上下游产业,共确定链主企业6家,谋划产业链项目17项,概算总投资7.49亿元,牛产业产值可达到10.8亿元,这将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钱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王红刚 孙淑霞)

三大趋势掀起全球交通业巨变

谷歌母公司字母表旗下Waymo公司于2020年在美国凤凰城部分地区推出了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还在美国其他地区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