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碰撞,怎样找寻“精神的契合”

  记者 宣晶

  当下,一股“国潮热”正在兴起:动画历史片《长安三万里》票房破13亿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至今一票难求,话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红楼梦》接连上演。上周末,着名艺术家沈伟的最新作品——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再度让人们感受到东方美学的博大精湛。当苏东坡的诗词化为流动的身韵出现于现代舞台,不少人赞叹于诗意与舞境带来的无尽遐想。不外,对于这样一部具有鲜明现代性与国际性的中国舞台艺术作品,也有人示意看不懂,以为它过于抽象,甚至“不见东坡”。

  创新探索引发的讨论,让业界思索: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若何以舞剧显示?传统与现代碰撞,怎样找寻“精神的契合”?

  另辟蹊径,以现代艺术手法重构诗词名篇

  恒久以来,历史人物题材一直是舞剧创作的“富矿”,《孔子》《李白》《杜甫》等以极具东方韵味的舞蹈语言、音乐编排和舞美衣饰,将中国意境挥洒得淋漓尽致。作为中国人心中的理想人格化身,苏东坡曾多次被搬上京剧、话剧、舞剧等艺术舞台。这些作品多集中展现他在杭州、黄州、惠州、儋州的遭遇,好比首演于2019年的民族舞剧《东坡海南》便以苏东坡谪居海南的行船道途为伊始,誊写其流离失所的人生历程。

  《诗忆东坡》另辟蹊径,将苏东坡跌宕升沉的生命轨迹浓缩为简约的几页多媒体,着重以现代艺术手法重构其诗词名篇,试图出现中国文化深处的精神图景。“它是我现在最难的作品之一。”身兼总导演、编舞、编剧、视觉总监、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等多职的沈伟绝不避忌地说。在捧回“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之后,他便全情投入该剧的创作,找来尽可能网络到的相关资料,寻觅一种可以在舞台上出现苏东坡才气和魅力的方式。

  19易其稿,《诗忆东坡》从苏东坡一生3000多首诗词中提取了15首代表其人生态度的篇章,杂糅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音、舞、诗、画的综合视听体验回溯千年,提炼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精炼。从现场演出看,作品着力以国际艺术视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探索对中国诗意精神的现代寻觅。

“BE美学”能否成为古装剧的口碑救命稻草

暑期档,各类古装剧轮番轰炸。这些剧大部分在播出热度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在第三方网站的评分徘徊于5分至7分区间。在一众S+级大制作中,小成本网剧《古相思曲》却不动声色地拿下了8.5的高评分。

  不能制止的,此种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为作品预设了一定鉴赏门槛。况且现代舞本就善于抒情,拙于表意,更难讲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戏剧构作。这使得部门奔着“东坡”而来的观众缺少代入感,难以“入戏”。“这个舞蹈诗剧,有舞蹈,有诗,但没有剧,抽象到看不见苏东坡,若是将剧名换个历史人物似乎也能确立。”有人直言。

  个性表达,让历史人物“走”进当下生涯

  而业界对《诗忆东坡》的讨论则更多着眼于细节。有谈论家以为,舞蹈诗剧中选用的古琴曲《阳关三叠》虽然耳熟,却让观众遐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容易发生时空庞杂感。有专家指出,音乐和肢体语言需进一步骤整打磨,充实凸显人物典型性,塑造更丰满的角色形象。资深院团治理者则建议,将东坡诗词作为画外音朗诵或演唱,以后到外洋演出甚至可以翻译成英语、德语版本……

  “让历史人物‘走’进当下生涯,是很有意义的艺术探索。”文艺谈论家方家骏以为,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是值得推许的艺术创作方式,但切忌一窝蜂地跟风。“将昔人古物搬上舞台,创作者必须赋予他们时代的‘灵魂’,并以新鲜的面目出现在观众眼前。”

  在中国文艺谈论家协会副主席于平看来,《诗忆东坡》的忧伤之处在于,已然名扬四海的沈伟,愿意挑战自我,起劲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向更广漠的舞台。“固然,在国际解读之前,若何制止国潮‘误判’,也是创作者思虑的一个方面。”

  面临各方评价,沈伟坦言自己抱着“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心态,思索若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勾连。在他眼中,苏轼身上不只回响着宋代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的一代风骚,傲视魔难的人生态度更点亮了从人世悲欢到乐观旷达的灵魂之光。“东坡小我私人的履历、故事虽然要紧,但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浸润对当下发生的影响更为主要。”因此,《诗忆东坡》着力于出现诗词中的中国精神内核,写意地找寻现代人与苏东坡的精神契合点。它既回望苏东坡的诗意人生,也追忆着中国人配合文化印记,就似乎一层层打开锦囊,进入一道道门,看隐秘的景物与故事。“极致肢体自己就是舞蹈作品最悦耳的魅力。”他说:“在研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我会思量到时代性和未来性,那将是人类配合的追求。我实验构建具有中国审美的现代舞蹈系统,也期待它可以影响到天下,这是值得穷尽一生的课题。”

  “可以说,《诗忆东坡》就是沈伟眼里的东坡诗词,这方舞台专属于一位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游走在天下各地创作的艺术家。”有专家示意,从这个层面,国际化、现代化的《诗忆东坡》探索了一条中华优异传统文化“出海”的别样路径——国际视野并不只是用全球顶尖的艺术手段展现苏东坡的风貌,也可以是以国际通用的艺术语言向外洋讲述“东坡IP”的中国故事。

,